Home好學學習製表-用活動導入製表應用

學習製表-用活動導入製表應用

Author

Date

Category

準備道具:玩具硬幣、紙、筆

年紀:七歲(小一下)

小一開始有表格識讀的數學題型,孩子開始練習分群、統計的概念。雖然還沒有導入表格繪製的練習,但是不妨於日常生活中練習,可以加深孩子對表格的認識。

來舉個我和孩子於日常中臉席的例子:

小子某天心血來潮說要用紙杯做實驗,他裝了一杯水,然後拿他的玩具錢幣來試試哪些會浮起來或是沈下去。

做完後,他開心的拿筆記本寫下一行國字注音夾雜的結果,為了方便大家閱讀,這邊直接都寫成國字:「一圓、五元、十元可以浮起來,但是五十元沉了。」

他興沖沖拿來給我看他的實驗結果。因為剛好他才問過我關於看表格內容的數學作業,我認為機不可失,立馬跟他說:「你知道這個結果可以畫成表格更好理解嗎?」。

打鐵要趁熱,當孩子提問時,都是導入學習的好時機!

我教他表格的欄可以填上硬幣的種類,列可以註記各種紀錄,包括每種硬幣會不會浮起來、硬幣的重量。由於是第一次畫表格,我先畫給他一個雛形,他就接著自己畫了起來。

硬幣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
重量
是否浮起

測量硬幣的過程中,由於玩具硬幣太輕,秤重機量不到。便教他可以拿十個一起量,然後再除以十,就可以得到單個硬幣的重量。他很認真的開始測量並計算。這種方式,也順便讓他練習了除法和初步認識小數點的位數,還有「克」這個單位。

學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

由於五十元的1.2克可以沈下去,他便問我:「那一克可以沈下去嗎?」我鼓勵他,這是一個好問題,我們試試看。我引導他發現兩個一元疊起來剛好一克,那就來試試看。結果發現兩個硬幣會一起浮起來,所以假設失敗,一克不夠重,還是會浮起來。

鼓勵孩子的提問

小子對於這次的實驗感到滿意。我則對於他能想到紀錄和額外的問題感到高興。

身為一個使用者經驗研究員與設計者,讓我養成處處觀察的習慣,並且陪孩子一起梳理思考脈絡,這肯定是我一開始走入這行時沒想過的事。

Recent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