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觀展年紀:6歲
《文末準備了天文館線上資源與自製的學習小冊,如果家中寶貝尚在幼兒園大班或是初入小一,歡迎自行列印使用。》
來到士林,大家一定對科教館不陌生,但相較之下,隔壁的天文館人就少很多。老實說,天文館曾是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博物館,因為展品難以理解,這與我事前缺乏相關知識有關。對於小孩來說,除非那裡真的很好玩,否則在看不懂國字、聽不懂內容的情況下,光是看展品真是一種折磨。為了讓孩子對天文館留下美好的回憶,事前的教育非常重要,提前告訴他們可以看到什麼展品,並挑選他們能理解的內容。如果發現某些展品不感興趣,也不必勉強。如果家裡有天文相關的書籍,或者孩子提到學校老師講過八大行星,這都是引導孩子認識天文的好機會,千萬不要錯過。記得國中學地球科學時,一切都很生硬,需要硬背。現在帶著孩子逛天文館,不禁想,如果當時能從小培養對天文與地球科學的興趣,或許就不會這麼陌生了。

推薦停點
如果面對廣大的天文館,不知從何逛起,又不想走馬看花,可以參考以下各樓層的推薦停點。
一樓停點
宇宙萬花筒:一進門的互動區,地上的星體一接觸到腳就會彈開,小朋友們會在這裡玩得不亦樂乎,離開前通常都還要再玩一次。

地球區
介紹氣象、水的循環和地球構造等,空氣火箭和龍捲風的互動裝置是孩子們的最愛。

太空探索區
這裡的月面車讓孩子們理解月球表面的坑坑洞洞,坐完月面車後,可以為接下來二樓的月亮介紹做個預告。

二樓停點
想看太陽、星球、月亮圓缺的話,一定要來這裡。
日、地、月區
- 月相:這裡可以看到月亮的陰晴圓缺,孩子如有機會在學校先學到學到月亮的多種樣子,孩子們會興奮地分享各種月相,並在這裡獲得模型的實證。
太陽系
- 太陽系結構:這是我們待得最久的區域,中央的柱子代表太陽,旁邊有八大行星,每顆星球都有與地球的相對關係說明。小朋友最喜歡量一量自己在各星球上的體重,並查詢從地球到各星球的旅行時間。

恆星區
這裡有一個大型的太陽剖面立體模型,孩子們可以進去走一圈,外面則有介紹太陽表面的影片。

如果孩子對太陽特別感興趣,推薦到四樓的望遠鏡觀測室,專員會詳細講解太陽相關知識,並展示望遠鏡的影像。
這個行程非常值得,專員會用淺顯易懂的說明,搭配問答的方式,幫助孩子學習到更多知識。
四樓觀測室要從二樓的展示場通道(先出來)再從放映室出口旁邊的樓梯上去。

三樓停點
- 適居區:這項展品可以調整地球、太陽的距離和參數,小孩常常會不小心(或故意)讓地球燒起來,這種互動學習非常有助於孩子認識恆星老化對地球的影響

- 與外星人通訊:這是一個互動式展品,兩人可以在螢幕上利用格子畫像素圖傳給對方,增進互動樂趣。
四樓停點
四樓是孩子們最期待的宇宙探險,光是上樓的樓梯佈置就讓人充滿期待。這裡的門票另計,按照人頭收費,與年齡無關。

這邊的重頭戲當然是搭乘宇宙探險列車囉!進場前會先經過一個廊道,煞有其事的場景,為登車前做心理準備。

車體內部的語音還有外面的巨幕投影以及實體場景,把整趟旅程的情節烘托的唯妙唯肖,好像真的飛到了外太空,非常推薦一遊。
整趟旅程車體除了前進,還會配合情境故事旋轉,如果易暈車的人,不建議乘坐呦!

透過這些精心挑選的展品和互動體驗,天文館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地方,而是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秘的奇妙旅程。
天文館線上資源
自適性的網頁不僅方便在天文館內作為導覽使用,回到家用電腦的大螢幕也方便瀏覽。

參觀完各樓層的特定區域後,可以透過線上的題目,看看自己學習到多少?
這是一個比學習單更棒的設計!
可惜的是展場區裡並沒有積極推廣,只有小小幾張A4紙貼的告示,很容易錯過。

自製天文館學習小冊
我把孩子比較有興趣的展品,挑選幾個,變成學習的小題目。比起學習單張,小書的設計方更便在展場中使用。如果家裡沒有印表機,也可以到便利商店列印喔!記得要帶筆,推薦帶彩虹筆,那種一隻可以替換不同色鉛筆的筆,方便畫畫。
下載連結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M2438SkE_HcVt25tqDncC-fVqJf_N2go/view?usp=sharing
製作方式:A4列印完,對折三次,打開,以產生必要的折線。
- 在對折一半的狀態下,將中央虛線剪開。
- 改另一個方向對折
- 立起來,將中央洞口撐開。將A點和B點靠近,變成像十字的形狀。
- 稍微整理對齊,並將封面封底移到外側,完成。
